溝通你到底在生誰的氣?

你到底在生誰的氣?

Who Are You Really Mad At?

有時候,我們會指桑罵槐,對某人宣洩怒氣,但其實目標是針對另一個人。如何改善這種情形?首先,我們應先認清狀況,接著,設法抗拒衝動。這可使你從本能行為中解脫,有助於選擇更好的反應,帶來更具建設性的關係。
有個男人帶著兩個小孩走在前頭。他們默默無言,男孩約9歲,女孩約7歲。突然,男孩抬頭對父親說了什麼,惹惱父親,開始對他咆哮。可以想見父親的話深深傷害男孩,令他難過。這幅畫面,看了令人不忍。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叫我大吃一驚,其實不應該驚訝的:父親一吼完男孩,男孩便轉身打他妹妹。

就在我想著男孩的行為時,猛然發現自己,以及我認識的許多人,也常做類似的事情,只是方式不同。我們也許對某個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但其實目標是針對另一個人。

有時情況和那個男孩的行為一樣明顯。也許你看過某個經理人,被他的頂頭上司吼過之後,一轉身便疾言厲色責備部屬。

但我們見到的,往往比這要細微。見過男孩打妹妹之後,我開始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我對某個人所做的事,其實是想對另一個人做的嗎?

我們很難看清自己有那種行為。起初我沒注意到任何事情,但我繼續觀察。我甚至用兩三天的時間,試著少說話,只注意自己想要講話的衝動,然後留意衝動從哪裡來。我是不是找對人講話?

有個型態開始浮現。那個型態令我難堪,卻很難置之不理:原來,我會做出一些事情或講一些話,目的是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不認識對方。

先不談令人印象深刻是不足取的行為。我為什麼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