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台灣企業轉型突圍的思考

台灣企業轉型突圍的思考

大企業很容易忽略來自市場邊緣的小企業。可能最初是看不到這些挑戰者;後來是因為過去自己的成功經驗,讓它看不起小企業;接著是看不懂,為何它變得那麼大了?直到最後這些挑戰者成為了市場優勢地位擁有者。

大企業很容易忽略來自市場邊緣的小企業。可能最初是看不到這些挑戰者;後來是因為過去自己的成功經驗,讓它看不起小企業;接著是看不懂,為何它變得那麼大了?直到最後這些挑戰者成為了市場優勢地位擁有者。

像是小米在崛起之前,因為太名不見經傳,連代工業者都很難找。但等到它從網路通路崛起、並創造出新的消費者經驗之後,早在實體通路大幅布局的手機品牌業者,已很難回頭重塑自己。這是成功企業的包袱。歷史上,發明底片的柯達、發明手機的摩托羅拉、還有發明影印機的Xerox 都是這樣失去了市場優勢地位,甚至倒閉。

建立創新投資組合

然而,台灣企業面臨的轉型挑戰,卻不是因為我們曾經如同柯達一般地成功。儘管曾有幾個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領先,但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代工經驗帶給製造業的成本思維,技術與價值主張深印在組織。一旦市場不再認為台灣製造業的成本是優勢時,企業卻不知如何創新。換句話說,台灣企業雖然成功,但時間非常短,核心僵固性卻已經形成。於是,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問:「該如何轉型?」

李瑞麒先生對於這些想要轉型、建立應變力的企業提出建議:一是必須要有實驗心態,二是要「設法在主力市場做到最佳化、從核心能力出發延伸新事業,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