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中庸與決策

中庸與決策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從這五年來,政大IMBA、北京清華大學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合辦的熱門課程「儒學與領導」的精神出發,以專欄形式,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儒學與領導的關鍵議題,繼上一期〈跟隨孔子學領導力〉之後,這次的主題探討領導人自我修練的挑戰:如何在各種動態情境下決策,在各方衝突的兩難之中,取得最理想的平衡狀態。

儒學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可說是儒家培育領袖的武功秘笈,「大」指的是大作為,《大學》就是學習怎樣「做大人」、「成大事」,把自己修練為好領袖的學問。

企業領導人每天都要面對兩難的取捨,就像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不斷自問「to be or not to be?」領導人的自我修練,要以中庸之道作為指導原則,目標是要學會「度」的拿捏。

大多數人誤解「中庸」為「中間主義」,其實「中庸之道」應該理解為「平衡的自然規律」。

因為人生無常,我們面對的現實是不斷變化的動態情境,管理的挑戰就是在動態的情境中,找到最適合的平衡點。最具象的比喻是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理論上他的平衡點是把身體兩側的重量平分為50:50,但那是在真空狀態下的情形,實際上他要不斷地調整,狂風大作的時候他可能要90:10才能夠平衡。企業經營也是這樣,短期vs.長期,抓權vs.放權,擴張vs.緊縮,利潤vs.市占率,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要依情況做動態平衡。

道理人人知道,但取捨的依據是什麼?而知道取捨的依據,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當你知道這是對的,但90%的人都認為是錯的,又該怎麼辦?

「中庸之道」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引導我們在面對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