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察覺-動機-能力:細解AMC分析法(二)

察覺-動機-能力:細解AMC分析法(二)

陳明哲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策略管理學者,他是美國管理學會成立七十年以來第一位沒有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主席。陳教授的動態競爭理論被譽為是能補足波特靜態競爭理論不足的新理論,讓企業更能在動態環境中制定適當的競爭策略,陳教授著有《動態競爭》(Competitive Dynamics ),本刊很榮幸自2012年7月號起每月刊載他的專欄文章,他將深入淺出,以豐富生動的例子介紹他的動態競爭理論。

在上個月的專欄中,我介紹了AMC(察覺-動機-能力)分析法中的察覺與動機,這個月我繼續介紹企業的防禦能力,以及如何以AMC架構管理自己的相對競爭力。

能力(Capability)

能力是指支持防禦者反擊的整體組織戰力,牽涉到防禦者的資源調度和決策程序,它會決定反擊的形態與強度,例如是以提供新服務或新產品來反擊對手的降價行動,或用降價對抗降價、亦步亦趨與攻擊者抗衡。能力也決定反擊的速度與時機。當反擊所需的技術門檻高、資源配置龐大、配合措施複雜,或是不熟悉攻擊的內容,反擊的可能性會比較低,否則隨時可以反擊。蘋果於9月12日宣布將推出新款的iPhone5手機,但前幾天三星、索尼、諾基亞及宏達電等主要競爭者已搶先宣布新機,並指名對抗蘋果。這些業者因為擁有技術、專利、經驗與品牌知名度,加上Google與微軟支援作業系統與應用平台,所以可迅速反擊。

組織結構也是一項重要的反擊能力, 可以說是一種「硬(hard)」實力。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在80年代引進一站到底(one-stop)的存款帳戶,讓存款人可以依本身偏好在各種帳戶間(支存、活存、儲蓄存款、證券等)自由轉帳,奠定了美林在美國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