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松下從中國學到的事

當多國籍企業的製造基地,變成了新興的成長市場,策略便需要調整了。日本的松下企業便是如此,它在深耕中國市場的過程中,學會了不只把新興市場當成追求廉價勞力的地方,進而打造出在地化與全球化雙贏的局面。
多國籍企業多半會把總部跟新興市場的營運單位隔離開來。當然,多國籍企業很樂意有機會藉由在中國製造,或是在印度管理顧客服務,而能夠節省成本;若是因銷售給這些市場的消費者而獲利,他們更是高興。然而,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企業不論拓展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基本上仍然還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公司。在母國的高階主管辦公室仍然保有「我們」和「他們」的心態,鼓勵想法和指示單方向流動:從母國的我們,傳達給新興市場中的他們。各地的建議和計畫,就該留在當地的市場。企業會這麼做,是為了把成本和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也是因為企業認為,自家品牌已擁有足夠的聲望,可以吸引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多國籍企業或許身處在全球市場中,不過通常並未真正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因此,無法擴大自家商品吸引力的範圍,接觸到全世界更廣大的消費者。

於是,當一家經營有成的龐大企業來到新興市場,尋求廉價勞力和便宜的製造成本,後來卻改變了整個公司的樣貌,這樣的事情就讓人很驚訝。而這正是過去十年來,松下企業在中國發生的故事。這家日本公司的領導人,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成長趨緩,於是了解到必須要跟當地顧客產生更深的連結。松下企業會想要這麼做,其實相當不尋常,因為日本和中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