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文化無私的基因

無私的基因

The Unselfish Gene

無私的基因

GEOFFREY COTTENCEAU AND ROMAIN ROUSSET

我們每個人的合作精神,其實比一般人認為的程度還高,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私。因此,組織應該協助我們發揮合作的情操。企業要藉由鼓勵參與及建立共同目標,來建立制度,而不是利用控制或軟硬兼施的方法,來激勵員工。
1976年,演化生物學家李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寫道:「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建立一個讓個人可慷慨無私地合作,為共同利益而努力的社會,可不要指望生物特性(biological nature)能幫得上什麼忙。我們只能試著教導人們慷慨大方與樂於助人,因為我們天生是自私的。」到了2006年,這股潮流已開始轉向;哈佛大學數學生物學家馬丁.諾華克(Martin Nowak)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概述了合作的演進發展,他寫道:「也許演化過程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色,是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裡促成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們或許能讓『合作的天性』(natural cooperation)成為突變、物競天擇之外的第三個演化原則。」

人性自私這個根深柢固的信念,為什麼會開始轉變?這個問題在某個程度上,只能用演化生物學來解釋。但類似概念已在其他一些領域浮現,像是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與實驗經濟學。這些概念結合起來,在與人類行為和動機相關的學門中,勾勒出一條新的知識路線。

直到1980年代末期,我們對人們行事動機的了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