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績效評量五陷阱

績效評量五陷阱

The Five Trap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良好的評量系統,能為公司找到未來的方向。然而,什麼是最好的績效評量系統?要讓「客觀」的數據凌駕其他指標,還是廣納多元的衡量標準?為什麼表現優越的公司,會陷入績效評量的陷阱?
在「歡樂一家親」(Frasier)這部美國電視連續劇中,主角費瑟是住在西雅圖的心理分析師,某一集,他弟弟沮喪地形容接下來的任務:「困難又乏味,簡直就是我最愛的組合。」很多人跟你一樣,也這麼看待改善組織績效評量的難題。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高階主管都認為,改善績效評量的任務,就算稱不上恐怖,也是相當困難的。因此,他們把工作交給嫻熟各種試算表、卻不見得擅長績效評量的人。結果總會產出一大堆數字和比較,不僅無法對公司績效提供什麼洞見,甚至可能讓主管作出傷害績效的決定。這種做法的問題很大,因為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幾乎不容許企業犯任何錯。

因此,高階主管究竟該如何進行績效評量?他們必須找到質性和量化的評量方法,不只是根據今年的預算和前期的結果,來決定公司未來如何與對手競爭;要捨棄一些簡單、容易被操弄的指標,改採一系列更複雜的指標;還必須讓部屬保持警覺,今日的評量方法,絕不是用來衡量過去的商業模式。

本文要談的是,衡量績效時五個最常見的陷阱,還有一些組織如何避開陷阱的實例。我提供的做法還不夠完整,但這是好的開始。而且,競爭對手若是陷入這些由來已久的陷阱裡,你就能勝過他們。

陷阱1:只與自己比
辦公桌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