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道德經濟學

經濟大衰退後,該怎麼做才能振衰起敝?例如,企業目睹金融海嘯造成重大損失後, 是否應該降低追逐風險的欲望?而政府目前這樣過度慷慨的紓困行動, 是否就能防範舊事重演?這些議題,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道德問題.....
美國歐巴馬政府和聯邦準備理事會官員,以及全球各國財經首長,面對2008年秋天以來信用嚴重緊縮的局面,正全力展開搶救行動,不僅為銀行提供擔保,還透過央行收拾殘局。目前,美國政府已經耗費納稅人數十億美元,為全美幾家最大的金融機構挹注新資金,其他關鍵產業也在排隊等候紓困。各國政府必須採取這些步驟,實在令人遺憾。由此可見,房地產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泡沫化,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殺傷力有多大。雖然在政府插手干預民營機構後,金融體系立即崩潰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卻也因而大幅改變了經濟生態,後果會有多嚴重,得看人們追逐風險的欲望會因獲得紓困而提高,還是因經濟崩盤而降低。

這裡要錢,那裡也要錢⋯⋯
政府紓困行動最重要、也最顯著的影響,是政府借款的規模和成本會大幅增加。在經濟衰退導致聯邦政府收入嚴重失血之際,美國財政部至少還需要擴大一兆美元的支出,而且數字可能還會更高。政府表示,那些機構接受紓困之後,若能創造獲利,就會退還納稅人的錢,這項承諾或許真的能在未來實現,卻無法支付現在的帳單。更糟的是,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正打算要求財政部提撥退休金,政府財政負擔又會加重。這些錢要從哪裡來?

誰都不希望增稅,因此,政府得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