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一毛錢不只值一毛

許多重要學者都已著書、做研究報告,以及寫文章,探討企業領袖如何協助公司提升生產力;可是卻冷落了非營利事業這個主題。本文作者體認到,非營利組織若要讓工作的影響力倍增,提升生產力就是個效果強大的方法。作者因此決定針對這個議題加以探討,本文分析三家非營利組織如何在服務品質不打折的情況下,成功地降低成本。

營利機構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時,幾乎都會追求經濟效率。企業成功的關鍵是,在品質不打折扣的情況下,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多的商品或服務,也就是提升生產力(productivity)。亨利.福特(Henry Ford)採取組裝線的創新之舉,讓公司得以用更低的成本,加速生產出更穩固的汽車,讓當初有錢人才玩得起的汽車,搖身一變成為美國普羅大眾都買得起的商品;這個典型的例子,更證明了追求生產力的好處。

可是在非營利事業的領域裡,幾乎沒有什麼外界的刺激會讓他們追求營運效率。甚至,許多人懷疑非營利組織是否應該追求生產力。例如,最近我們與二十位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開會時提到,布利吉斯潘集團(Bridgespan Group)的研究發現,服務年輕人的非營利組織規模日漸成長。當我們談到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就是企業規模愈大,便可壓低成本,生產更多商品與服務)的議題時,大多數與會人員卻表示,實在沒辦法在不折損服務品質的情況下提升生產力。

如果他們的說法是正確的,非營利組織要想提升本身的影響力,只有透過增加募款和支出這個途徑。然而,營利事業卻可以做到維護、甚至定期改善商品與服務的品質,而且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