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彈性捨棄顧客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以為某些客群不值得開發,結果你的競爭對手硬是從他們身上賺到大筆鈔票?如果有的話,問題可能出在你的公司以傳統方式計算顧客終身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結果作出錯誤的決策,付出昂貴的代價。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以為某些客群不值得開發,結果你的競爭對手硬是從他們身上賺到大筆鈔票?如果有的話,問題可能出在你的公司以傳統方式計算顧客終身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結果作出錯誤的決策,付出昂貴的代價。

標準的CLV計算,是針對某個顧客,估算他在一定時間內(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可能為你帶來的現金流量(營收),以及你必須付出的現金流量(行銷費用等),得出一個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

根據這套規則,支出行銷投資後,淨現值為正的顧客,就是必須留住的顧客,其他的顧客就捨棄。這不失為理性的評估,但只適用於計算當時,並不是時時都適用。傳統的計算方式太過靜態,其實是有漏洞的,因為它並未考慮到公司可以擁有彈性,隨時捨棄某個顧客。彈性意味著選擇,而選擇是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選擇權」

為了分析廠商捨棄無利可圖顧客的各種選擇,筆者和同事檢視一家專門用品型錄公司逾十萬名顧客長達12年的購物資料,結果有了驚人發現:實質選擇權方式和傳統方式計算出來的CLV,有時差距多達20%。更重要的是,有些負的CLV,在加計考慮實質選擇權後,竟然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