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最熱
數位轉型
、
商業模式
、
人工智慧
、
創業
、
專案管理
我要訂閱
登入
HBR導師講座
新冠肺炎專區
最新文章
主題分類
職場新手進修
台灣CEO 100強
數位封面故事
雜誌
書籍
影音
HBR個案研究
精選專題
觀念圖解
數位版訂戶專屬
管理地圖
最新出版
2021年3月號
免費閱讀
會員登入免費看更多
訂閱數位版首月暢讀60元
首頁
/
雜誌
/
2015年6月號(遇見機器人同事)
2015年6月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請選擇出版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年6月號(遇見機器人同事)
焦點企畫
繪製最佳品牌策略
超越自動化的人才
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
精品產業的人才工廠
創新不能沒有策略
本期目錄
本期目錄
要目精華
總編輯的話 From the Editor
人與機器人共創未來
領導之人員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就像工業革命帶來的自動化,取代了部分藍領階級的工作,當前,數位科技所帶來的人工智慧、移動技術、物聯網、機器人,也正在取代部分白領階級,也就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我們所處的,正是布林優夫森、麥克費兩位麻省理工教授合著《第二次機器時代》書中描述的狀況。究竟在這個時代,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藉由進步的科技來提...
收藏本文
分享
"人與機器人共創未來"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焦點企畫 Spotlight
超越自動化的人才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最近發表一份研究,探討自動化的進展將如何取代人力。住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市(Tallahassee)的胡瑜美(Yuh-Mei Hutt,音譯)聽聞之後寫道:「現在的工作未來有一半可能會消失,這個概念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徹底改觀。」胡女士不但是個母親,也是一家...
收藏本文
分享
"超越自動化的人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創新不能沒有策略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儘管投入大量的管理時間和金錢,許多公司的創新成效依舊令人失望。創新計畫經常失敗,成功的創新者也難以持續維持績效,寶麗來(Polaroid)、諾基亞(Nokia)、昇陽(Sun Microsystems)、雅虎(Yahoo)、惠普(HP),以及無數企業都是實例。為什麼培養及維持創新能力那麼困難?一般常...
收藏本文
分享
"創新不能沒有策略"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戰勝「大脫鉤」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機器似乎能做人類能做的幾乎每一樣事情。現在,連汽車都開始能自動駕駛了。這對企業和就業,具有什麼樣的含意?將來會有工作留給人做嗎?機器會不會不只接管低技能的工作,連高技能的工作也接收過去?如果人和機器並肩工作,決策由誰做?隨著數位科技不斷改造企業,公司、產業、經濟,都需要面對上述那些問題。 麻省...
收藏本文
分享
"戰勝「大脫鉤」"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
實驗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如果有一種演算法能告訴我們何時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或是應不應該開拓某個新市場,那該有多好! 如果我們說,確實有這樣一種演算法,就是在騙你。現實中沒有這種東西,而且我們估計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有演算法或其他形式的人工智慧,能回答這麼困難的策略問題。不過,我們確實認為,某種幾乎同樣有意思的東西正逐漸成...
收藏本文
分享
"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我的機器人上司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員凱特.達林(Kate Darling)在2013 年一場機器人會議中,邀請與會者跟機器恐龍Pleo 一起玩。這些電子恐龍玩具的大小有如吉娃娃,她請參與者幫他們的機器恐龍取名字,並與它們互動。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些玩具會跟人溝通:小恐龍會透過姿勢和面部表情,顯示它們喜歡人家輕...
收藏本文
分享
"我的機器人上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精品產業的人才工廠
人才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五十年前,時尚與奢華精品產業等同於家族事業與創業設計師。今日,則是由少數集團擁有這些行業的全球領導品牌與商標,其中營收最高的是擁有酩悅香檳(Moet & Chandon)與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的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另有兩個集團讓LVMH 面臨激烈的競爭,這兩個集...
收藏本文
分享
"精品產業的人才工廠"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繪製最佳品牌策略
行銷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行銷人員總是得兼顧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要讓品牌在所屬產品類別中顯得獨特,還要居於核心位置。 核心品牌, 像是飲料業的可口可樂(Coca Cola)與速食業的麥當勞(McDonald''s),分別是各自產品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它們是你會最先想到的品牌,而且拿來當作比較的參考點...
收藏本文
分享
"繪製最佳品牌策略"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喬治.米契爾
影響力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他是出身美國緬因州(Maine)的勞動階級子弟,長大後成為美國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並出任北愛爾蘭特使,這個職位讓他成為全世界最受敬重的和談代表之一。現年81歲的米契爾,在本月出版的回憶錄中,解釋了他的道德理念:「我覺得身負重任,要幫助惠我良多的社會。」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你曾說...
收藏本文
分享
"喬治.米契爾"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克服數位分心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數位超載(digital overload)可能是今天職場上的重大問題。從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夜以繼日,我們飽受許許多多的訊息和提醒轟炸,就算我們想要專心,也幾乎不可能。而且,如果我們忍不住很想要延遲工作,只要手指頭輕輕一點,就可以接觸到讓人分心的各種事物。 這種無時...
收藏本文
分享
"克服數位分心"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不等「機會來敲門」
創業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我在一個富裕的城鎮長大成人,但年紀很小時就父母離異。我和父親很疏遠,家裡經濟狀況也不好。許多我認識的孩子都在玩少棒或美式足球,我卻是例外。八歲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幫別人家修剪草坪,設法賺一點錢。 上中學之後, 我立刻就明白,只要能進入運動團隊,你的人際關係自然就會亨通。我很有運動細胞,但從來不曾...
收藏本文
分享
"不等「機會來敲門」"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透明、信任、比特幣
貨幣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1973 年上映的科幻電影《超世紀諜殺案》(Soylent Green ), 時代背景設在2022 年。卻爾登. 希斯頓(Charlton Heston)在劇中扮演紐約市警探法蘭克.索恩(Frank Thorn), 他所處的未來社會,是個人口過剩、資源缺乏,充斥著塵土汙垢和不平等的「反烏托邦」(dy...
收藏本文
分享
"透明、信任、比特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台灣聚焦 Taiwan Spotlight
波特談物聯網下的組織變革
組織結構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2015 年美東時間5 月5 日早上9 點30 分,知名的管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與軟體公司PTC 總裁暨執行長詹姆斯.赫普曼(James E. Heppelmann)在美國波士頓約翰退伍軍人紀念中心(John B. Hynes Veterans Memo...
收藏本文
分享
"波特談物聯網下的組織變革"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談人與機器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什麼是真正的人性化設計?企業創新要靠什麼樣的人?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史蒂夫. 沃茲尼克(Steve Wolzniak)在美東時間5月6日舉行的物聯網活動,其中一場專為企業領袖舉辦的閉門論壇上,以「人與機器」為題,回應企業領導人對於創新的疑惑。 「什麼是真正的人性化設計?」史蒂夫.沃茲尼克對台下的...
收藏本文
分享
"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談人與機器"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物聯網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競爭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物聯網解構全球產業價值鏈,已是現在進行式。面對這一波新科技浪潮,台灣產業的優勢與劣勢究竟為何?機會與挑戰又何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5月13日專訪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講座教授簡禎富。他指出,有三個類型的台灣企業,有機會在物聯網創新生態中取得成功。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
收藏本文
分享
"物聯網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哈佛個案研究 HBR Case Study
【個案研究】你開玩笑我不開心
棘手談話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哇,哇,妳真嬌小!妳一定是世界上最嬌小的女士。妳好,小不點!」 這是傑克. 馬修斯(Jack Matthews)初見雪瑪.伊薩拉- 曼斯(Sema Isaura-Mans)時說的話。雪瑪是荷蘭與英國金融服務顧問公司德克森霍爾(Dirksen-Hall)的會計經理,不久前才從土耳其安卡拉分部調...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你開玩笑我不開心"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個案研究評論篇】你開玩笑我不開心
棘手談話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評論一:循正式管道申訴 好消息是,德克森霍爾公司對歧視、騷擾有正式的政策,而且有申訴流程。挑戰在於,如何把公司宣稱的價值觀化為行動與行為,並納入企業文化中。 如果傑克可以當著哈洛德.范德林德的面稱呼雪瑪「小不點」,並在他調侃她時,讓整個團隊發笑,德克森霍爾就沒有創造出讓所有員工都「得到尊...
收藏本文
分享
"【個案研究評論篇】你開玩笑我不開心"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構想觀察 Idea Watch
跨領域思考求創新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以下這個實驗,充分說明為什麼你應該利用本身專業領域之外的創新構想:研究人員問一群木匠、屋頂工和直排輪溜冰員,如何改善以上三個領域的安全裝備時,結果,每群專業人員,都明顯地更擅長為其他領域想出新穎的解決方案。其實,和問題的概念距離愈大,解決方案愈新穎。例如,比起屋頂工,直排輪溜冰員更擅長想出改善木匠安...
收藏本文
分享
"跨領域思考求創新"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走向全球的報酬微薄
全球企業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1990 年代,生產木材與其他木製品的博伊斯凱斯凱德公司(Boise Cascade), 正因本土市場美國成長緩慢而奮力掙扎。因此,它做了許多公司在過去25 年來做過的事:試圖走向全球,拓展到盛產林木的巴西市場。不過,這個拓展行動,比博伊斯預期的更加困難。法規、政治和文化的歧異,使得衝突源源而來。高...
收藏本文
分享
"走向全球的報酬微薄"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何時該忘記回顧
分析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行銷人員如何預測觀眾是否會付錢觀看一個新影片,或是下載一首新歌?這種預測是出了名的困難。學術界研究人員稱電影和歌曲為「流行產品」(fashion product),因為它們的銷售,是由消費者變化無常的口味促成的。流行產品通常生命週期很短,靠的是衝動的購買決定。 提高預測準確性的一個方法,是尋求...
收藏本文
分享
"何時該忘記回顧"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提防相關性以假亂真
組織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我們都知道這個真理:「相關性不代表有因果關係」,但我們看到直線一起傾斜,柱狀線一起上升,或是散點圖中的小點聚集在一起時,那樣的資料簡直就是要我們相信其中必有原因。我們會想要相信的確是有原因的。 但是在統計上,我們不能驟然作出這樣的結論。展現出密切相關性的圖表,往往透過視覺的小把戲,來暗示其中存...
收藏本文
分享
"提防相關性以假亂真"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書摘 Book Review
開放:翻轉台灣《開放台灣》
經濟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一)可愛的特質與可慮的民粹 與當前世界每人所得排名前三十名相比,台灣完全沒有自卑的理由。當外國友人訪問台灣時,他們會驚喜地在這個島上看到這些特質: (1)這是華人世界中最自由民主的社會,並且夾雜了「亂」中有「序」以及「鬧」中有「趣」的多元。 (2)這是一個方便、安全、價格便宜的旅...
收藏本文
分享
"開放:翻轉台灣《開放台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這才是我們認識的賈伯斯!《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賈伯斯,一個由挫敗淬鍊而成的天才。他與生俱來的敏銳與才華,你無法複製,但他身處低谷時的沉潛與轉化,你可以學習。本書作者之一史蘭德是與賈伯斯相熟25 年的記者摯友,以第一線的貼身觀察,第一手的壓箱資料,帶你看見一個有溫度的賈伯斯,剖析他如何從桀驁不遜的科技新貴,蛻變為胸懷遠見的領導者。以下是本書精彩書...
收藏本文
分享
"這才是我們認識的賈伯斯!《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你是第幾級領導人?《哈佛教你領導學》
領導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編輯室推出的「哈佛教你」系列叢書(HBR''s 10 Must Reads ),每一冊都會選定一個主題,精選十篇《哈佛商業評論》的經典文章,其中包括許多管理大師的文章,希望給讀者實用而具啟發性的觀點。本書為這個系列繁體中文版的第四本,主題為「領導」,包括彼得.杜...
收藏本文
分享
"你是第幾級領導人?《哈佛教你領導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超越自動化的人才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當許多工作被機器取代,必須創造出更多人力職位,否則失業、個人認同危機等社會和心理衝擊將層出不窮。但我們可以把「自動化」的威脅,轉化為「強化」彼此(人和機器人)能力的機會。本文發現,聰明的人採取五個步驟來和機器和平共存。 有些知識工作者「向上走」,追求機器無法到達的知識層次。有些「向旁邊走」,提供機器缺乏的智慧形式。有些「向裡面走」,負責監控和調整電腦的決策過程。有些「向窄門走」,精通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另外,也有些是「向前走」,創造出新一代的機器,並找出這些機器增強人們優勢的新方法。
收藏本文
分享
"超越自動化的人才"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創新不能沒有策略
創新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建立與維持創新能力為什麼那麼難?原因不光是執行不力,而是無法清楚說出創新策略,讓創新行動符合整體的商業策略。少了創新策略,公司難以權衡不同做法的利弊,最後可能只把一些做法混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公司很難設計出符合其競爭需求的創新系統,可能只想盲目模仿別人的系統,同時,也很難以共同的優先要務來協調不同單位。 批評者常低估「例行」創新的重要,只推崇「破壞式」創新,但是那樣的觀點過於簡化。公司使用什麼創新組合,應該是由公司的獨特競爭狀況決定。由於創新橫貫了各個部門,只有資深領導人能制訂創新策略。他們在制訂策略時必須了解,策略就像創新流程,需要不斷地實驗和調整。
收藏本文
分享
"創新不能沒有策略"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戰勝「大脫鉤」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本文專訪《第二次機器時代》兩位作者,他們認為,數位創新讓我們迅速克服人類受到的限制,但也有黑暗面:雖然餅會變大,但不是每個人同等受惠。隨著電腦變得更強大,企業對某些類型的勞工需求會減低。這種轉變促成了「大脫鉤」現象:數十年來,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生產力、民間就業和家庭所得中位數齊步上揚。但在1980 年代,所得成長開始忽走忽停,然後下滑,就業成長也減慢,而國內生產毛額與生產力卻仍持續上升。 類似的趨勢正出現在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本文探討:誰是贏家(擁有技術與創意技能的勞工)、誰是輸家(中產階級),以及企業應如何應對即將激升的技術熱潮(與機器共跑而不是競賽)。
收藏本文
分享
"戰勝「大脫鉤」"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
實驗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曾鳴 Ming Zeng 阿敏.文賈拉 Amin Venjara雖然沒有哪一種演算法,能告訴我們何時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或是否應開拓某個新市場。但我們可以利用演算法背後的原則,持續調整組織的策略和結構。網路公司利用演算法,不時調整推薦給顧客的商品和內容。這些演算法的運作,是基於三種學習迴路:試驗、調控和塑造。 網路公司運用這些自我導向的學習迴路,可不時重新校準自身的商業模式、資源分配流程和組織結構。這種做法在快速演變的市場(如中國)效果特別好。本文說明中國的阿里巴巴如何藉由不時重設願景、試驗新的商業模式、塑造機會和建立適應變化的組織結構,從一家只有18 人的新創企業,成長為年營收八十億美元的商業帝國。
收藏本文
分享
"阿里巴巴的成功秘訣"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我的機器人上司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作者指出,隨著機器從工具演進成隊友,接受它們,絕不只是採用新科技這麼簡單。第一個挑戰,就是體認什麼時候電腦懂得比我們多。例如,「規避運算法則」心態,讓人偏向採取人力判斷,而不是機器推算,可能因此導致錯誤決定。因此,協助人類信任「思考機器」,是極為必要的。鼓勵這種信任的一個方法,就是把機器人做得更像人。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人員,用一個稱為點心霸的自動機器人探究這種想法。但這種做法,又可能導致我們太相信機器的能力。 我們與思考機器合作的情況,會根據工作形態、工作的架構方式,以及機器的設計方式而改變。但在各種情況配合適當時,人對機器人同事會出奇地開放接受。
收藏本文
分享
"我的機器人上司"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精品產業的人才工廠
人才管理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本文作者針對350 家時尚公司績效所做的分析指出,作為企業集團的一份子,確實有助提升價值。他們發現,在時尚產業買家眼中,集團品牌的時尚產品與獨立品牌相比,更加成功且更具創意。精品集團如何得到這種優勢?這源自於它們照料設計師與經理人的方式。這些集團善用旗下業務的多元性,設置能提供豐富學習機會的內部人才市場。
收藏本文
分享
"精品產業的人才工廠"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繪製最佳品牌策略
行銷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公司長期以來運用感受圖,以了解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相對於競爭品牌的感覺、找出市場中的落差,並建立品牌定位。但這些圖的商業價值有限,因為無法將品牌的市場位置,連結到價格與銷售等商業績效指標。其他行銷工具以市占率、成長率、獲利性等為基準來衡量品牌表現,但並未將消費者感受納入考量。 本文中提出一種新型地圖,根據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核心性」(在類別中的代表性)與「獨特性」(與其他品牌差異的程度),決定品牌與競爭者的相對位置,並將此位置連結到特定的商業績效指標上。利用這項工具,可找到品牌目前的與理想的位置、預測它的市場績效,並設計與追蹤行銷策略及執行。
收藏本文
分享
"繪製最佳品牌策略"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克服數位分心
技術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目前,無論是在職場上或是私人生活當中,許多人都把自己的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當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這些東西也可能帶來危險:研究顯示,如果在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上花了太多時間,就會降低你在家中與職場上的生產力和參與度。因此,要如何才能避免「數位超載」?在這篇文章裡,兩位專家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同策略。
收藏本文
分享
"克服數位分心"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不等「機會來敲門」
創業
|
雜誌文章
|
2015年6月號
史東待過幾家新創公司,進入Google 任職一段時間後,才與朋友想出推特的構想。他在公司的職責,是要「為科技帶來人性」。離開推特後,他最近的創業計畫是「Jelly Industries」,是只有七個人的小公司,他自己擔任執行長,並因此學到一項心得:執行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溝通。
收藏本文
分享
"不等「機會來敲門」"
URL
Facebook
分享至 Facebook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登入
記住我的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註冊
換一張圖形
我同意接受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加入會員
使用其他平台登入即代表您同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隱私權政策
登入
請輸入創建帳戶接收密碼重置的電子郵件地址。
換一張圖形
密碼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