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為何我們總是決策錯誤?

為何我們總是決策錯誤?

為何我們總是決策錯誤?

PHOTOCREO Michal Bednarek / Shutterstock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用在近來台灣政府的疫苗政策上很合適。自從5月中爆發本土疫情以來,國人殷切期盼國際認證疫苗來台,這才發現政府犯了一連串決策失誤,不僅失去購買BNT疫苗先機、失去代工AZ疫苗的機會、又一副要強渡關山,讓國產疫苗先行的態度。失去疫苗保護的國民,確診、死亡人數飆升,百業蕭條。

人的決策為什麼老是錯誤?最近有一本厚達五百多頁的新書,做了非常精彩的說明。這是全球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新書《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書中指出,即便是專業程度很高的行業,如法官、醫生,每天都會面對判斷的缺陷。例如同一個司法案件、同一個犯人,讓同一個法官判決,早上判、下午判、肚子餓時判、夫妻吵架後判、昨晚城市足球隊贏或輸後判,判決結果甚至可能出現緩刑到拘役十年的差距。

偏誤及雜訊,影響了判斷



康納曼新書指出,會影響人們決策的兩大因素,一是偏誤(bias,或稱偏見),包括價值觀不同、背景不同。但「雜訊」(Noise)也經常造成判斷失準,卻被忽略了。因此他與其他兩位作者,合寫這本書說明,很多決策當下充滿的雜訊,比你我所想的還要多,因而妨礙正確的決策。書中提及該如何避免雜訊的方法。

我在擔任總編輯時,會固定跟記者開題目會議。這是記者最緊張的一刻,是否能提出有意義、有觀點的好題目,都在這個會議見真章。每每開會前,就會有記者跟我祕書打聽:「今天總編輯心情好不好?」其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