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國式創新的新優勢

中國人的高順應力,造就國際競爭力

中國式創新的新優勢

China's New Innovation Advantage

中國式創新的新優勢

攝影/派翠克.查克曼(PATRICK ZACHMANN)

本文作者戴三才,是長期生活在中國的美國90後,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觀察,中國曾身懷「山寨國」包袱,但今非昔比,中國已脫胎換骨,具備強大的創新能量,關鍵,就是中國人民對創新的高度順應能力。各國企業應該從中汲取什麼經驗,才能在創新競賽中維持領先?

中國經濟的未來有賴於創新,中國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一點。然而,過去不見得都是如此。

過去半個世紀在中國發展出的製造業奇蹟,讓大約七億人脫離了極度貧窮(或是自行努力脫離貧窮),但那並不是由創新驅動的。相反地,背後主要的驅動力量,也許可稱為蠻力模仿(brute-force imitation)。戰後嬰兒潮帶來幾億名充滿企圖心的勞工,中國憑藉這些供應似乎永無止境的便宜勞力,致力生產其他國家的創新產品。短短一、二十年間,這個錯過工業革命的國家,因為這些努力,而得以吸收到全球最現代的製造業進步做法。很恰當地,中國贏得全球仿冒國(global copycat)的名聲。

現在,時代正在改變。中國的嬰兒潮世代正由千禧世代取代,後者出生在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下,這項政策正式開始於1979年,希望讓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水準(replacement level)。這項政策確實奏效,但也造成新的人口現實:目前中國正在興起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勞動力,並不足以補充不斷流失的嬰兒潮世代。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3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比2015年減少8,100萬人;而在2030年後,預計勞動人口每年平均減少76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