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教育上課學創業,行得通嗎?

上課學創業,行得通嗎?

Can Entrepreneurship Be Taught in a Classroom?

當我們面對的世界充滿愈來愈多不確定性,傳統商學院教育也受到質疑;成功創業需要想像力、破壞式創新,以及反直覺的行動,而培養這些傾向通常並不符合典型的商學院課程,後者的特色是分析模型與精確的計算。學校必須採取新的教學理念,以培養敏捷、有創業精神的領導人,讓未來的領導人,不把未知的不確定性,視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當成要接受的現實。
4月初,我們創業課上的一名泰國學生發現,泰國各地都缺乏高品質且低成本的乾洗手液。為了支援減緩新冠疫情的行動並創造營收,他很快將他家的醫療用品公司轉為生產乾洗手液。離我們比較近的例子則是,紐約大學未來實驗室(NYU's Future Labs)培育的企業Dollaride發現,疫情已經消除了他們在紐約共享通勤小貨車的業務需求,於是他們翻新了自家的商業模式,利用既有的小貨車、技術與路線,來承接運送包裹的蓬勃需求。
這兩名創業者在決定業務轉向時,都未遵循典型的商學院做法:他們沒有進行長期市場分析、制定商業計畫,也沒有衡量不同做法的優缺點。其實,他們如果有做這些分析,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短期的收益不足以合理化重新調整投資方向,或者他們可能會在試著估算疫情可能持續的時間,或全球製造業可能多快會復甦時,碰到困難。相反的,他們只是根據自己可用的資源,就直接採取行動。
這個創業方法被稱為「落實執行」(effectuation),也就是善用我們所知的事、我們認識的人和我們是誰,來採取行動。商學院通常不會教導這個方法,因為它們往往更著重於計算長期的風險與回報。但隨著我們面臨愈來愈不確定的複雜未來,學校必須採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