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打造供應鏈復原力並不容易

打造供應鏈復原力並不容易

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Won't Be Easy

打造供應鏈復原力並不容易

新冠疫情暴露出,大多數供應鏈遇到緊急情況便會大規模中斷的弱點。目前許多公司選擇直接把生產線移回本國,來解決問題,但這並非治本之道。使供應鏈更有復原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壓力測試,找出自身供應鏈的風險。此外,若要增強供應鏈的復原力,難免需要在地製造能力,而這需要投注許多資源。但唯有找出供應鏈弱點所在,並決定要投注資源以強化那些弱點,才能真正採取措施,在下一次危機發生時防患未然。

這次疫情蔓延暴露許多供應鏈的一大弱點:無法因應突發的供應鏈大規模中斷現象。這種缺乏復原力的情況,在生命科學、健康照護和食品業的供應鏈中特別顯著。供應鏈中斷造成的混亂,引發外界呼籲已將生產作業轉移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公司,把生產作業移回美國。但是,這種做法並不是萬靈丹。一方面,中國市場的規模龐大,大多數全球化公司必須保留在中國的據點,來服務當地市場。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現在是成千上萬種商品的最主要來源,甚至是唯一來源,在許多情況下,若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就必須投注大量金錢和時間。

使供應鏈更有復原力的最佳方法,是繪製各層級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商和物流網中其他要素的關係圖,然後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從這些地點中斷供應的情況中恢復的能力。一旦了解瓶頸所在的位置,就可以考慮各種緩解對策,包括增加生產能力或供應商家數,或是建立可供緩衝的存貨。

光是讓製造業回流(reshoring),不見得一定能建立復原力。來看看最近美國肉類短缺的情況。這個產業的供應鏈完全在美國國內。為了降低成本,許多公司專注在合併生產活動。結果,目前只有相當少的屠宰工廠,在處理美國人食用的大部分牛肉和豬肉。關閉一家工廠,即使只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