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社會商學院需要更大膽的願景

商學院需要更大膽的願景

A Bolder Vision for Business Schools

企業經營的大環境不斷改變,未來,領導人需要一套新的價值觀,才能面對新的挑戰。因此,為了在未來幾十年持續發揮「良善力量」,商學院必須針對商業環境面臨的三大挑戰,包括利害關係人的多樣性、氣候變遷的現實面、包容性的必要,調整相關教學和研究的方向。總之,商學院和企業可以合作創新,創造地球的永續繁榮。

現代管理教育的基本模式,可以回溯到1950年代末期。一直以來,這個模式都能調整適應、保有復原力,通常可以滿足學生及其雇主的需求,這不僅是指課程,也包括商學院教授研究產生的觀念。若沒有商學院,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許多管理架構和概念就不會存在:從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Five Forces),到資產定價與財務金融領域中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克雷頓.克里斯丁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破壞式創新概念,再到藍海策略,或是目前各方看法不一的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等,都是例證。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面對愈來愈大的社會壓力,要求企業帶頭尋找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並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隨著這種壓力增加,傳統的商學院模式便顯得過時。商學院的改變步調遠比商業界更緩慢許多,導致企管碩士(MBA)的準備愈來愈不充分,難以應付業界領導公司和集體企業(collective enterprise)的複雜挑戰。
若要在未來幾十年持續發揮「良善力量」(force for good),商學院必須面對商業面臨的挑戰,並據以調整本身的教學和研究的方向。這些挑戰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