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文化因應天災,企業備戰三部曲

因應天災,企業備戰三部曲

How Businesses Can Brace for Catastrophe

因應天災,企業備戰三部曲

2017年,墨西哥市發生大地震,當地的企業也受到重創。兩年後,有些企業重新站起來,有些企業則一蹶不振。這印證了一個重要但常遭到忽略的企業能力:組織復原力。有復原力的組織,背後有強大的內部和跨部門網絡在支撐。而這些網絡,多半是在預防階段就架構完備的,這些防禦措施,在有重大天災發生時,成了企業得以存續的關鍵。
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市(Mexico City)發生嚴重地震,有37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摧毀許多建築物。災後的一小段時間,整個城市都停擺了,因為救災的重要性高於一般的商業活動。但之後發生了有趣的現象:有些企業相當快就重新上軌道,但另一些企業表現落後,甚至無法恢復營業而消失了。

2017年那場地震就像個自然實驗室,可讓人觀察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企業能力:組織復原力(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那次地震後的兩年,我與一群存活下來企業的領導人碰面,了解它們能安然度過那場災難的原因。我發現,他們的回答恰好符合一個與組織復原力有關的重要理論,也就是符合三個接續發生的步驟:預測、處理與調整因應。

預測



具備復原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察覺組織可能面臨的風險,並且透過風險評估和經驗,以收集相關數據資料作為佐證。復原力良好的組織,會制定出必要的行動準則、業務持續運作措施、準備金、人力資源、技術和基礎設施,以確保他們能妥善回應發生機率低、但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舉例來說,某家諮詢服務公司位在市中心的一棟辦公建築毀於地震中,但並沒有人員傷亡,而他們曾預先制定緊急應變流程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