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分析三種方式讓人工智慧變感性

三種方式讓人工智慧變感性

3 Ways AI Is Getting More Emotional

隨著我們花更多時間在裝置上,從那些裝置發出的資料也更多,可以進行分析。

2018年1月,顧能公司(Gartner)研究副總裁安妮特.茲默曼(Annette Zimmermann)宣稱:「到2022年,你的個人裝置會比家人更了解你的情緒狀態。」僅僅兩個月後,俄亥俄大學(University of Ohio)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聲稱他們的演算法現在比人更能察覺情緒 。

人工智慧系統和裝置,很快就將能夠辨識、解讀、處理和模擬人類的情緒。臉部分析、語音形態分析和深度學習結合起來,已能解碼人類的情緒,用於市場研究和政治民調的目的。隨著Affectiva、BeyondVerbal和Sensay等公司提供隨插即用的情緒分析軟體,情感運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市場規模,估計到2022年將成長為410億美元,因為亞馬遜(Amazon)、Google、臉書(Facebook)和蘋果等公司正爭相解碼使用者的情緒。

情緒資料的投入將促成轉變,從資料驅動、著重智商的互動,轉移到深度情緒智慧(俗稱EQ)引導的深度體驗,這使得品牌有機會在更深入、更個人化的層次,與顧客建立連結。但是,檢視理解人們的情緒,是必須謹慎處理的事。情緒是高度個人化的,使用者會擔心隱私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