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社會盡信社會科學研究,不如無研究?

盡信社會科學研究,不如無研究?

How to Be a Smart Consumer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別太相信任何一項研究。
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常得到很不同的結果。即使是像醫學這樣的學科,我們可能會設想,研究中測試的介入措施,與那個措施的結果,這兩者之間有直接而明確的關係,但其實,各個研究結果很不一樣;不過,許多人認為社會科學的情況更糟。這是因為,介入措施與它的結果之間的關係,可能取決於多種因素,而不同的情境或執行方式,也會對研究結果造成重大影響。

還有其他原因,讓研究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應。舉個例子,隨機誤差(chance error)就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研究人員也可能有意識、或是潛意識讓結果產生偏誤。所有這些變異的來源,都可能導致我們擔心造成心理學或其他商業相關社會科學中的「可重複性危機」(replication crisis;編按:指研究結果難以經後續重複驗證的危機)。既然有這些變異,我們該如何運用證據?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別過度相信任何一項研究。如果可以,就盡可能找出統整多項研究結果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或系統性文獻回顧,因為他們提供更有可信度的證據,有時也會提出可能的原因,來說明研究結果為何會有差異。

若要衡量某項研究與它的結果有多麼重要,記得注意它的樣本數。如果樣本數不大,研究就特別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