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房屋跨出房仲本業,前進上海從事競爭激烈的地產開發,董事長周俊吉反思「市場為什麼需要我們」,進而得出「打造有好鄰居的好房子」的願景,並做出成績,在對岸取得初步成功。
台灣房仲業唯一的股票上市公司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2018台灣執行長50強」排名亮眼,位居21名,較2016的40名,進步近20名。
●周俊吉身分/創辦人
出生/1953年
學歷/文化大學法律系
公司主要業務/中古房屋買賣、租賃仲介,以及兩岸不動產開發及投資興建等
台灣執行長50強排名/21(上屆40名)
管理金句/仲介是人服務人的行業,同仁是不是認同企業理念,是服務品質的關鍵。
聽到自己排名大躍進,周俊吉線條略帶剛硬的臉上,露出些許微笑,輕輕地說了聲「謝謝」,同時謙虛地表示,成績進步的原因,應是2017年在上海的信義置業完成一些相關建案,貢獻約新台幣97億元營收。
至於房仲的本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2016至2017年,信義的房仲業務成長約7.6億元。
有好鄰居才有好生活
「信義過去沒有做營建,能夠有一些成績,還是跟創新有關,」周俊吉指出,大陸地產開發非常競爭,大規模的地產開發商一年營業額高達數千億人民幣,並不缺信義這家台灣公司。
因此,前進大陸從事地產開發時,周俊吉不斷反思,「市場為什麼需要我們?」他體會到,大陸已經進入追求品質的年代,愈來愈多人希望住在「好房子」裡。
而所謂的好房子,不只是蓋得好、好住而已,還必須有好的鄰里關係。周俊吉觀察,許多人搬到新家後,跟鄰居的關係冷漠、甚至衝突矛盾,即使房子蓋得很好,可能一出門就不開心,讓居住品質下降。因此,周俊吉想,「能不能蓋出有好鄰居的好房子?」
用「關懷」取代「管理」
怎麼做到?信義房屋從軟體和硬體同步下手。
以往所謂的豪宅,都有游泳池或氣派的宴會廳,但這些公設,通常很好看,卻不一定好用,使用率偏低。
因此,信義房屋在每一棟樓,都設計一些可以交流的空間,有的適合做媽媽教室、廚藝交流,有的是小孩子的閱覽圖書、互動空間。
但如果左右鄰居感情不好,還是沒有人會使用這些空間。因此,在交屋前一年,信義就讓買房的人參觀工地,讓他們互相認識,組成線上社群,更在線下舉辦生日會、見面會等。
對地產開發商來說,這項做法打破了業界不成文的慣例。多數建商不會希望屋主在交屋前互相認識,因為可能會比較房價,如果房子有什麼問題,更會集結起來與建商交涉。
但信義的理念是,建立住戶之間的情誼,用「關懷」取代「管理」。
周俊吉說,曾經有個社區,有戶人家經常讓狗隨地大便,後來鄰居的婆婆媽媽登門拜訪,發現這條狗原來是一對母女飼養,但媽媽生病了,小女孩不知道怎麼處理,才讓牠隨地大小便。於是,社區的叔叔阿姨們提供繫繩,並教導小女孩如何照顧寵物,就解決了問題。
周俊吉就是希望塑造社區這種關心的氛圍,用這種氛圍來凝聚情感,打造出「有好鄰居的好房子」。
利人利己才能長久獲利
這套做法,與信義房屋的創辦理念「先義後利」吻合。他解釋,義就是合理、正當、該做的事情,把這些事情做到,利就會自然來。
周俊吉平時花很多時間和同仁溝通,宣導先義後利的理念。
他會先把公司的經營理念跟策略想清楚,先跟副總以上主管溝通,然後再往下訂定執行細則。
先照顧好客戶、同仁的需求
另外,他也會不定期參與區主管會議,與同仁溝通公司政策;在他的印象中,同仁最常提出來的問題,就是公司的一些做法會不會回收太慢。
在這種情況下,周俊吉會不厭其煩一再地宣示:一定要先照顧好客戶、同仁的需求,才會有利潤;而他經常以人類文明演進的例證來說明。
他舉採集與狩獵,對比農耕與畜牧。
採集和狩獵都是直接從大自然取得,方便、快速;相對來說,農耕和畜牧花費的時間及成本大得多,後來卻取代了採集和狩獵,成為人類文明得以穩固發展的基礎。「用歷史軌跡來看最明確,我們需要不斷講這些東西,」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