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從零開始,龔南葳開啟新創人生第三部曲

跟Google說不的34歲連續創業家

從零開始,龔南葳開啟新創人生第三部曲

從零開始,龔南葳開啟新創人生第三部曲

張智傑攝。

不斷地尋求挑戰與突破,龔南葳想要真正做一次她心目中所謂的「創業」,只是沒想到一開始的募資,就讓她覺得踢到了鐵板。從直接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自我推銷取得入學資格,龔南葳不但拿到了博士,還成為三家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這位台灣女孩走出了一個「自我實現」的人生,不過近一年的募款經驗,讓她對「新創事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

頂著麻省理工博士的光環,年僅34歲的龔南葳,已是三家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只因為不想跟別人一樣,過安逸舒適的上班族生活,清大材料所畢業的龔南葳,放棄了聯電的工作機會,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展開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目前她的「新創人生」第三部,公司名稱叫做Figur8,是一家製作穿戴式動作捕捉系統的公司,由裝在身上的感測器,可以了解人在運動時,從肌肉、骨骼,到韌帶,是如何交互作用的。

蒐集到這些數據後,會以一個量化方式呈現,用來比對一個你想成為的目標。舉例來說,大家都想成為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或碧昂絲(Beyoncé Gisselle Knowles),這套系統可以把喬丹的灌籃動作,或是碧昂絲的舞蹈拆解成細項,讓其他的籃球員、舞蹈學員,試著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盡可能接近這些偶像的動作。

除了運動領域外,Figur8也希望瞄準醫療產業,針對要動手術的病人身體狀態,進行術前評估和術後追蹤。

而整體的發展目標,是希望把Figur8打造成一個大數據平台、一個豐富的數據庫。「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動作資料(motion data)的創造者,」龔南葳表示。

而這樣一個由硬體平台演化而成的數據資料庫,將來除了在運動、醫療之外,在遊戲、工業製造等領域,都可以提供重要的發展資訊。

回顧龔南葳的創業歷程,第一部是2013年創立的3dim,曾獲得MIT $100K 創業競賽首獎。這是一家以身體動作,取代滑鼠或鍵盤等傳統人機介面與智慧型裝置互動的公司,隔年就受到Google的青睞而被收購。

雖然被這種網路巨擘收購,是許多創業者一輩子的夢想,卻被龔南葳謙虛地戲稱為「管理不善」,「因為管理不善才會把公司賣掉,不然應該是不斷追求公司成長。」

隨後,她又在2014年成立第二家新創公司Circular2,這是一家工程顧問公司。舉例來說,今天一家手機製造商想做一支特別的手機,從電路設計到韌體、軟體、工業設計到製造,Circular2都可以提供專業意見。

Circular2的得意之作,就是協助知名牛仔服飾製造商Levi's,做了一件可以操控手機的夾克,用紡織技術將感測器縫在夾克中,成為一項創新的人機介面產品。

不過,就在一年多之前,龔南葳又想要做點不同的事,因為她認為,第一家新創公司3dim,拿的是學校和政府的資金;第二家公司有點像是律師事務所或會計師事務所,都是以時數來計費。她想實際嘗試一下自己找錢創業,怎麼去找資源,把一個公司從零開始建立起來。

簡單來說,創辦Figur8,她希望這次可以從找資金、研發、生產、直到公司上市,全部走完流程,真正體會創辦一家公司的全部過程。龔南葳說,一般創投大都希望新創公司五年就可以上市,壓力是很大的,其實,只要七、八年能上市也很不錯了。

為了創業的目標,她放棄可到Google上班、吃免費餐點的舒適日子,自己在一個創客空間中,租了一張小小的辦公桌,從頭再開始,「我旁邊坐的是另一家新創公司,他們養了幾千隻的蟋蟀,希望做成高蛋白的食物,有時都很怕蟋蟀突然跳出來,我還得趕快找個杯子什麼的蓋住它,」龔南葳打趣地說。

Figur 8創業策略四大步驟

第一大挑戰:募款〉「這輩子做過最難的事」

這個被龔南葳真正認為算是「創業」的公司,一開始最大的震撼教育就是募款。

「我起先覺得募款一點都不困難,我學歷很好,又有兩家成功新創公司的經驗,表示我有很好的執行力,大家一定對我很有信心吧?」結果後來發現,她花了很多時間,跟很多人聊了半天,對方即使聽得津津有味,也不會輕易掏錢出來,「如果有人跟你說募款很容易,那一定是騙你的,這是我一輩子做過最難的一件事!」

主要是因為募款不像就業市場,有一定的標準可循,像是學歷、經歷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市場行情;但創投基金大多是看創業者的商業模式,但商業模式很容易被複製,「idea是不值錢的,」龔南葳說。

因此,在募集資金的過程中,創投看的是執行速度,也就是新創業者是否能很快地把idea轉化成產品或服務,同時是不是能很快把團隊建立起來。

「我的募款過程真的非常不順利,」談到籌資的過程時,始終保持微笑的龔南葳卻多次嘆氣。她說當時甚至開始胡思亂想,是不是因為她是外國人?是不是因為她不符合創投眼中新創公司執行長的刻板印象?

所幸在經過前三個月的強烈挫折感後,Figur8已募得四百萬美元的資金,並被大陸上海政府邀請,希望她進駐上海任何一個新創基地。

第二大挑戰:找人才〉「說服人在賺錢以前加入」

如何找人才、建立團隊,也是新創事業中門檻極高的一項工作,「你要如何說服人才在公司賺錢以前就加入?要如何告訴他們,這件事是對他們的履歷,甚至是未來人生有幫助?」龔南葳說。

克服種種困難後,如今她的團隊已有16人,不乏年紀比她大、經驗比她豐富的前輩。

例如有一位超過20年經驗,曾經擔任美國麻州總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的女士。龔南葳分析,找人時要用不同的誘因,有人期盼高薪,有人追求名聲,也有人為了理想而工作。

「像我們這種沒錢沒名的小公司,就只好用理想來打動人,」龔南崴笑著說,這位女士一開始是兼職,後來成功被她挖角。

另外一位被龔南葳當做「招募範例」的,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工程師。他是歐洲31個國家、有6,500位競爭者的工程競賽冠軍。他一開始只因為美國政府提供立陶宛學生一年免費實習的機會,居然就在無數的美國公司挑中Figur8,而且,中間他還曾獲得一百萬美元的創業大賽獎金,但他覺得Figur8的研究比較有趣,所以決定留下來,目前已成為公司中技術的核心成員。

第三大挑戰:華人性格〉「無法像西方人自我推銷」

龔南葳反省,從小接受的溫良恭儉讓教育,也很不利於在美國創業。

「西方人很會自我行銷,但我不會,」她說。例如前不久有人邀請她去參加一個午宴,特別安排她坐在一位知名人士的旁邊,希望牽線她與此人多互動。沒想到她根本不知道旁邊坐著的是什麼人,只發現這個人深受歡迎,好多人排隊等著跟他講話,後來才知道,他原來是美國職業籃球NBA塞爾提克隊(Celtics)的總裁。

安排她坐在總裁旁邊的朋友事後也感到十分可惜,「你不知道他是誰啊?」龔南葳只好樂觀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可以讓對方認識Figur8。

新創事業要考量時間縱深

談到本期《哈佛商業評論》中,討論新創公司自我評量的四項策略(見〈新創企業策略大補帖〉),龔南葳認為最有用的地方,是讓創業者能以一個大原則了解在這個時間點,應該要考慮什麼事?下一步該怎麼走?缺乏的是什麼?

但龔南葳也強調,教科書教的是原則,一定要隨機應變,以自身的經驗來說,她覺得,新創公司首先應該要衡量自己的強項是什麼?而且,這個強項可能不是單一的,也許適合同時納入智財權策略(intelligent property)及價值鏈策略(value chain)的雙重考量。

同時,也應該站在競爭對手的立場,考量對方會如何依照這個原則自我評估?又會訂定什麼策略?

龔南葳認為,參考這四項指標時,還應該加上時間的因素,才能創造出一個有縱深的策略思維。因為經營企業,尤其是新創公司,千萬不能只以解決眼前的問題為目標,一定要想到未來三年、甚至五年的發展。

至於Figur8的現況,龔南葳認為是屬於智財權策略的階段,必須維持創新的力量,同時在既有的市場中不斷創造價值。

其實,在去美國之前,龔南葳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創業家,或許是天性好奇又不服輸的個性,讓她愈來愈樂在其中,這種精神,或許也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

【龔南葳小檔案】
年齡:34歲
學歷:清華大學材料系、材料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博士
經歷:3dim公司共同創辦人、Circular2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現職:Figur8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