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只要眼光精準,多國籍企業前景看好

只要眼光精準,多國籍企業前景看好

Multinationals Have a Bright Future,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只要眼光精準,多國籍企業前景看好

Jennifer Maravillas for HBR

「全球化將死」是誇大的說法。當你透過更廣闊的角度來觀察,全球經濟整合依然健康正常。然而,它的結構正在轉變,從過去的由貿易主導,變為由投資來推動。對多國籍企業來說,貨物與服務的實際生產,勢必要更在地化。
高漲的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浪潮,讓很多觀察家宣布,全球化不只是撤退,更是瀕臨死亡。當然,英國脫歐公投和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及一些極右派歐洲政治人物受到歡迎),在在引發有關自由貿易走向的重大問題。但是,多國籍企業未來仍會健全地發展,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它們的前景看好,只是必須順應一些新的現實。

第一,別再認為全球化已經送入加護病房了。除了商品貿易之外的每一個重要衡量指標,都顯示全球化欣欣向榮。而商品貿易持續衰退的情況,早就存在於任何政治氛圍改變之前。

這種情況,在2008年金融危機襲捲全球沒多久就開始了。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商品貿易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16%,成長到2008年的26%。從那時起,商品貿易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續穩定下降,現在只略高於21%。

商品貿易無法跟上全球GDP成長的速度,這一點與政治上的逆風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真正的罪魁禍首包括:大宗商品榮景告終,中國生產成本上漲,主要進口經濟體的成長大幅放緩,自動化程度前所未有地提升,以及追求更短的供應鏈(這是為了更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