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員工專訪政大教授司徒達賢:個案教學幫企業再進化

專訪政大教授司徒達賢:個案教學幫企業再進化

專訪政大教授司徒達賢:個案教學幫企業再進化

攝影/吳毅平

「個案教學」被視為訓練獨立思考與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並在世界級一流商學院推動已有近七十年時間。十幾年前,美國哈佛大學在新興市場大力推動個案教學,在趨勢科技基金會贊助下,台大、政大等學府派出教師接受訓練,回台推動個案教學,一時成為熱潮。迄今,個案教學逐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

「個案教學」被視為訓練獨立思考與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並在世界級一流商學院推動已有近七十年時間。十幾年前,美國哈佛大學在新興市場大力推動個案教學,在趨勢科技基金會贊助下,台大、政大等學府派出教師接受訓練,回台推動個案教學,一時成為熱潮。迄今,個案教學逐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所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是國內「個案教學」先驅,他在1976 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學位回台之後,就開始在課堂上運用個案教學,保守估計,在他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之中,個案教學時數超過一萬小時;今年11 月13 日,司徒達賢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訪,分享他對於個案教學法的想法,另外,他也建議企業界,不妨將個案教學用於發現人才、教育人才以及知識管理。以下是採訪摘要: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以下簡稱「問」):你看到個案教學最常見的迷思或誤解是什麼?

司徒達賢答( 以下簡稱「答」):個案教學推動了這麼多年,我們有這麼多MBA 學生和相關教育專家,但仍有許多人以為個案教學就是教師提供不同的個案給學生,每週來分組報告;事實上,個案教學不是分組報告、也不是課堂辯論,或是個案競賽,更不是了解最新產業實務或業界祕辛的場域。個案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參與學員「聽、說、讀、想」的能力,進而提升獨立思考與決策能力。

聽說讀想與獨立思考

先談「聽」與「說」。我的觀察,許多企業家雖然決策思維敏銳而有創意,但溝通上經常有兩個問題:第一、即使他對事情看得透徹,但部屬或晚輩往往聽不懂他決策的理由,他自己也常感到別人無法理解他的想法;第二,即使是心態開放,卻不能完整理解與吸收他人意見;而至於高階經理人,雖然每天都在與人溝通,包括下達指令、協商談判、交際應酬,但對推理過程卻很少有聽與講的練習。

然而,如果一個企業、或是整個國家,都是「我講什麼講不清,你也懶得聽、聽不懂,第三個人講我們也聽不懂」,那溝通就很困難了。幾項單純的問題卻需要開會幾小時,部分原因即在於此。

其次是「讀」。現代知識總量不斷增加,當一個人在做學生的時候,吸收知識的方式只靠老師授課,他自己用不著讀書,那麼,他離開學校之後,很難靠閱讀成長。進一步看,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都沒辦法自行閱讀,那麼,何來知識經濟?

最後是「想」。現在台灣的教育,相較於西方,獨立思考的訓練做得太少,上課就要老師講課,才是主流;可是,老師在那邊講,講對講錯?學生懂不懂?都無法得知。學生不敢問,老師也不好意思問學生,就這樣混了六年、12 年、16 年,那學生畢業出社會後怎麼能獨立思考?

為什麼需要個案教學?

個案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一來,由於個案教學進行過程之中,學生必須回去熟讀個案,進入課堂後,教師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是「講課」,而是要透過引導式提問,讓參與的學員練習傾聽、發言,並反思自身與他人發言內容的邏輯與正確性,在課堂上進而形成思辨氛圍;其次,發言內容如果要言之有物,必須引用數據與事實作為依據、小心驗證假設,並清楚交代形成結論的邏輯與理由。換句話說,透過個案教學的歷程,無論是教師或是學員都能夠經歷更多「聽說讀想」等分析資料、重組知識,思考論證的歷程,因此可以提升獨立思考能力,並讓決策模式更接近實務上的需要。

企業如何應用個案教學?

問:你主張企業可以運用個案教學,可否請你作進一步的闡述?

答:台灣中小企業常常說,我們內部有教育訓練。但是,實務上最常見的訓練方式是找人來演講,分享新知或經驗。但常常是台上的人自己在講,與台下互動不多,內容對工作上的直接助益也不高。尤其中高階主管,在專業領域已經有一定水準,最需要的是從更高階層的長官身上學習,他們在過去無數次決策經驗中所累積的思維邏輯、分析技巧與決策方法。

舉例來說,花旗銀行在進行內部人才培訓時,經常要求將過去一些實際決策過程寫成內部個案,並派組織裡不同國家的年輕儲備幹部前往一個城市,進行個案討論。一篇個案或長或短,都是真實的,內部討論也不擔心機密問題。透過互動式授課,大家可以在很短時間裡了解組織內各種業務,並學習到更好的解決問題方法;而講堂後方則有人力資源部門人員,觀察哪些年輕人表達得更好?更有潛力?藉此發現未來潛力人才。

問:台灣97%都是中小企業,可以仿效花旗這類全球企業的做法嗎?

答:當然企業培養內部人才決策思維能力的方法並不只有個案教學,還有「師徒制」或是跨部門、跨國的「輪調」制度,但這些對台灣中型以下企業來說,成本比較高,而實務運作也比較困難。相較之下,個案教學更合乎成本效益。

基本上,我認為,企業只要規模已經成長到有十幾、二十幾人以上經理人團隊,就可以考慮引進內部個案教學。這麼做有幾個好處:

1. 提升中高階主管決策力。企業運用個案教學,應考慮讓中高階主管「上台」擔任授課的教師,儘管剛開始教學技巧可能高低有別,但透過互動式教學,擔任授課角色的主管,必須經歷聆聽參與者意見,了解發言者背後的思維,再比對不同的意見,並提出啟發性問題的觀點這樣的練習。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個人「聽」、「說」與「想」的能力,領導風格也自然能變得更願意傾聽,進而在日常管理中,降低決策失誤風險,也讓組織溝通氣氛改善。而中高階主管的思維邏輯與決策經驗,也可以在組織裡大量快速傳承到下一個世代。

2. 年輕人才出現的管道。另一方面,傳統上企業用以發現內部人才的依據是績效考核,但是,這種方式有很大的限制,舉例來說,執行長需要找有跨領域能力的通才,但績效考核往往是根據專業業績而來,通才不見得特別出色;不過,個案教學過程卻可以發現這類人才。舉例來說,一個會計單位的人,居然能對資訊、對採購等他不熟悉的領域很快整合意見,並且發言提出想法,這很不簡單;企業裡如果有這樣的人,老闆應該要特別注意,你若不培養、提拔他,他可能就跳槽或創業去了。

3. 成為知識管理工具。如果企業要推動內部個案教學,經常必須著手整理教材,這無形之中,強迫主管整理自身的內隱思維流程,同時推動了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化。

舉例來說,如果老闆要求每位部門經理人都在年底提供一個個案。為了要寫這個個案,這一整年,經理人在決策時一定會想得更仔細、更以資料數據作為基礎,而非僅利用直覺與情感來作判斷。而被寫作個案的知識與推理過程,也能夠在企業內部傳承下來。

哈佛商學院成功人士必經的500堂個案修練,現在台灣就能體驗!
決策者每天數十到數百資訊不足的決定,HBR為此導入台灣企業情境沉浸式的個案,提高您的決策勝率。50個跨產業領導人齊聚一堂,強化您的決策思維!
► 立即報名享早鳥75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