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力爭上游,要善用自己的優勢

力爭上游,要善用自己的優勢

2010年4月競爭力大師波特再度來訪台灣,他提出建言:台灣要努力擴展兩岸機會,不要擔心可能的風險而不採取行動。

(一)馬英九在修補後遺症

評斷一個政治領袖的「低」標準是:「不該做的做了」(如個人與家庭貪污);「高」標準是「該做的都沒有做」(如改善兩岸關係)。台灣何其不幸:民主政治下產生的李、陳二位總統,是無法通過這兩個標準的檢驗。

假如李登輝執政12年(1988~2000年)中,沒有「戒急用忍」與「兩國論」,陳水扁執政的八年(2000~2008年)中,沒有「一邊一國」、「公投入聯」;相反的在這20年中,他們與北京至少在非政治議題上取得交流與合作,那麼馬總統執政兩年來的兩岸直航、大陸來台採購、引進陸資、產業鬆綁登陸、增加觀光等等的政績,都應當是在他們的帳上。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處境及經濟實力不會如此地令人惋惜!

當前馬政府最費心思的ECFA,早就應在阿扁任內那時擔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主導下,以 WTO的模式與對方簽訂,正如民進黨人士此刻所提出的。至於近十年來拖累台灣經濟的「邊緣化」與「鎖國政策」根本就不會出現,台灣的每人所得也不會一直無法跨越兩萬美元。

馬總統目前所做的兩岸良性互動,是在修補戒急用忍的後遺症;是追趕那已經失去十多年的台灣優勢與大陸商機。直到今天,只要涉及兩岸活動(從開放大陸學籍到歡迎陸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