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大筆交易的藝術

在經濟成長緩慢時,企業執行長和董事會常尋求大規模的併購交易,希望能大幅提高盈餘。2011年,交易金額超過五十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成長率是整個併購市場的五倍。
在經濟成長緩慢時,企業執行長和董事會常尋求大規模的併購交易,希望能大幅提高盈餘。2011年,交易金額超過五十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成長率是整個併購市場的五倍。但許多董事會對這種交易能否提供長期價值,仍心存懷疑。愈來愈多失敗的併購案例,更助長這種心理。

為探究這種疑慮是否是庸人自擾,我們分析了2000到2010年,全球各地進行的215件大型併購。我們發現,平均而言這些交易大致還算成功,進行併購公司的股票表現,在兩年期間比整個市場高出大約6%。但在這種平均水準背後,各家公司績效差異極大:有一半併購案導致公司股票的長期表現,高於或低於整個市場至少25%。

那些很成功的併購活動,與其他併購到底有什麼不同?其中一些因素其實不足為奇:與收購者主要業務有關的併購,成效優於多角化式的併購;可立即提高收購公司每股盈餘(EPS)的增利型併購,成效也優於一開始會減損每股盈餘的稀釋型併購。但我們有五項發現(見下表),完全不同於董事會通常的看法,這個現象,值得考慮做大型併購的企業參考。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些情況可協助區分能讓企業改頭換面的併購,以及會讓經理人和投資者後悔不及的併購。

(黃秀媛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