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財務不一樣的新企業

現在,出現一種新的企業形態:利益企業。它是創業家心目中的理想組織,既能產生營收,又可追求社會使命。在營利事業、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的界線逐漸模糊的時代,這種經濟「第四部門」可望形成改變資本主義的力量
我們身處在一個新時代。營利企業處理社會和環境議題,非營利組織發展永續營運模式,政府機構則規畫以市場為基礎的方法來提供服務。傳統界線變得模糊之際,出現一群以社會目標為出發點的創業家,在他們的策動下,新的企業模式正在崛起。

這些創業家著手創建能實踐他們構想的組織時,通常會面臨一個綁手綁腳,而且看似武斷的問題:要成為營利事業,還是非營利組織?某些讀者或許會認為,這兩者看起來非常不一樣,但有愈來愈多的創業家,對這種二分法的分類感到焦躁不安。例如,芝加哥市的汽車共乘商業服務組織I-GO,採用非營利組織的結構,那麼你認為它屬於營利還是非營利組織?又如中國的齊放網,這是一個專門提供低收入學生籌措學費管道的網路平台,採用的是營利事業的組織架構,那麼你認為它屬於營利還是非營利組織?

這兩家企業都不純然是營利事業或非營利機構,但都可稱為「利益組織」(for-benefit)。創業家愈來愈常用這個名詞,以描述有營收,但把明確社會使命擺第一的組織。現在,他們採用的這種兼容並蓄的做法,已出現在各行各業,也應用於追求許多重大的目標,像是減少遊民、對抗毒癮、降低瘧疾的死亡人數、開發可再生的能源等。

這類企業會愈來愈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