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技術如何先打造出「工業3.5」的能力?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講座教授簡禎富主張,企業可先從「工業3.5策略思考架構」著手,打造必備能力。這項架構包含「工業3.5」混合策略的核心,往外第一圈是五大營運核心能耐;第二圈是產業和企業的四大策略關鍵;最外圈則是能支持策略路徑運轉的四種條件。
工業4.0智慧製造時代來臨!工業4.0的生產方式以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系統、互聯網+、智慧機械等新型科技為基礎,以數據匯流串接產業價值鏈每一個環節,強調跨域虛實整合,打破生產與服務疆界和公司界線,正在重新解構價值鏈並形塑全球製造分工。

另一方面,愈來愈多工作機會已因無人化而消失,年輕人和弱勢族群更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更加大貧富差距。製造業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重要性,遠超過國內生產總額(GDP)表面數字,各國政府為了救經濟、救失業,無不積極推動國家製造戰略,以拿回先進製造,並爭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宰地位。然而,台灣如何在先進國家重回製造和新興國家替代的上下夾擊間,發展適合自身產業結構和核心能耐的製造戰略?台灣廠商如何在產業升級重構過程中,規畫適合的數位轉型和智慧製造策略?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講座教授簡禎富主張,「如果企業不能馬上跨入工業4.0,不妨先做『工業3.5』!」大多數公司只是工業4.0軟硬體系統的使用者,而相關系統架構仍在演化中,當務之急,還是先發展能讓智慧製造系統發揮效能的大數據分析和彈性決策能力。也就是說,「工業3.5」是工業3.0和工業4.0之間的混合策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