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全體共治」沒那麼神奇

「全體共治」沒那麼神奇

PETER ARKLE

全體共治等各種形式的自我管理,在新世代團隊過度炒作下,似乎成為萬靈丹。其實,全盤採行「無主管領導」的做法並不適當;當然,也不至於該全盤否定,認定這是不成熟的實驗。本文以捷步等公司為例,呈現自我管理的真實前景。
2015 年5 月,某個週四午後,拉斯維加斯,捷步(Zappos)的五個員工,聚集在公司外頭的一間團隊室。截至目前為止,捷步是實施全體共治(holacracy)的最大公司:全體共治是自我管理的一種形式,把決策權賦予有時稱為「圈」(circle)的流動團隊和角色,而不是給個人。就在這一天,這個原本負責監督全體共治施行的圈,質疑這個方法的有效性。

在那天之前幾個月,捷步執行長謝家華(Tony Hsieh)提出離職給付配套,給所有不適應自我管理的員工,或是基於其他原因想離開的人。雖然大多數人決定留下,但仍有18%的人接受這項方案,而6%提到了全體共治。

在離職訪談與調查中,這6%員工透露他們擔憂的事情。他們表示,參加訓練只學到「炫目的流行語」,但看不出做事的方法有什麼差別;面對的是「升遷、薪酬、責任都模糊不清」;對他們認為基本的組織問題,「得不到明確的答案」;所以結論是,全體共治是「半生不熟」的觀念。雖然他們有很多同事因為種種理由喜歡這個制度,像是認為它可以塑造角色,「讓我充分發揮才能」,並讓「每個人都影響組織治理」,但是,不少離職者並沒有這樣的體驗。為了捷步及自己的前途,他們也曾配合演出,但並